我好像得了周末恐惧症

孤独没有什么不好

使孤独变得不好的

是因为你害怕孤独

——蒋勋

1.

转眼周五,我猜今天你们的办公室一定比以往更加地安静,那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,大家似乎都在等着下班的时间一到,然后马上下楼打车去见已经约好的朋友,在晚上十点左右开始在朋友圈和微博刷大量照片,内容都是在嗨:在饭店嗨。在酒吧嗨。在夜店嗨。在KTV嗨。

这种消息会一直持续到后半夜三点左右,然后周六晚上再次开启这种模式,此种行为几乎在每周都会上演,似乎辛苦整整一周的我们,要是周末不出去吃个宵夜、泡个吧、刷个夜就对不起自己一样。

一旦形单影只,就觉得自己特别可怜。

可是你真的有那么需要放松吗?

或者说,你真的有那么喜欢这种放松方式吗?

大家都为什么那么喜欢聚在一起开趴呢。

这种一起嗨的快感,实际叫做集体狂欢。

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埃米尔·杜尔凯姆说,现代人所说的聚会其实就是集体狂欢。在这种的情况之下,人与他人的亲密接触会感受到电流,这种触电般的感觉能在人群中迅速传播,让人兴奋不已,仿佛得到了非凡的能量。

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,从进化角度来看,跳舞曾经是人类祖先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。大约在一百五十万年以前,祖先用跳舞来吸引配偶,而那些身体协调性好、运动能力强的人,往往具有一定优势。对于现代舞的DNA检测也显示,这些人体内携带有与良好社交技巧有关的基因。

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艾玛·柯亨说,类似聚会这样的集体活动,还能让人感到新奇与快感,提升凝聚力。因此集体健身、集体冒险等活动都会让人上瘾,欲罢不能。

但是安妹妹觉得自己好像患上了周末恐惧症,本来是个喜欢静静看书看电影的女孩,不喜欢拥挤不热爱热闹,近来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缺乏足够的安全感,在周末来临的时候整装待发,只为了出去嗨一番最好是整整一宿,好证明自己活得足够有价值,朋友圈叫嚣着——我的生活很精彩,我活得很快乐。

但是其实回到家后回想起那些五光十色,竟是满身疲惫,精神上没有得到充盈反而愈加寂寥空虚,望着天花板发呆,想着明天一定要睡到自然醒,不化妆,看看书,看看电影,做个饭,然后早点睡。然而明天却又开始复制着前一天的状态。

而一个月里总有那么几天,因为失眠因为头痛因为生病因为生活遇到困难,我抓起电话却发现没有一个倾诉的对象,突然觉得自己好失败,我并不如我自己想象的活的那么重要,那些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造的虚假的精彩世界,似乎没有了继续维持假象的必要,就好像一颗尘埃一个气泡的我,即使在世界消失了也许也无人知晓。

我不止一个朋友也告诉我,他们好像患了类似的症状,本来是一个资深宅男,有空就是在宿舍打游戏,只要没课几乎是不下床的状态,可是最近半年我却发现,此人的朋友圈画风突变,完全就是我开头说的那种情况,活脱脱的一个夜店小王子,本来以为是这家伙变阳光了,可谁知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说,自己可能要疯了,现在这种生活实在是太累。

其实他的应酬并没有那么多,再加上他本来就不那么喜欢热闹,所以应该继续延续自己以前大学的生活。事实上最开始他也是这么做的,可是在异地工作一年后,他忽然发现自己连个朋友都没有,在大学里你足不出户比较宅,还有室友还有同学,工作之后大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你不理人,谁会主动搭理你呢。

于是乎,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,每周都参加同事组织的局,而事实上每一次都是一个局完了,马上转场下一个,周末说是放假,实际上搞得比自己上班还累。

至于同事关系,在饭桌和酒局上看似都成了哥们儿,可是转天上班或者自己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,似乎还是没有一个能打电话的人,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,可是又不得不继续下去,因为你周末下班后直接回家没有人约,似乎就是一个为人失败,没有朋友的Loser。

他说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,到底是为了让自己不孤单,还是为了让别人以为,自己并不是很孤单。

听完他的话,我不禁反省自己:

周末没有约,有罪吗。

放假一个人待在家,犯法吗。

2.

这是5月20日的前一夜,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来源不明的节日,用我父亲的话来说,这些都是拥有华丽外表包装的商业手段和商人揽钱的噱头,当然这也为他不用给我妈过节日找足了一切理由,在这一点上我倒是和他持有一样的观点——当人们浪漫地为这个世界增添越来越多的节日色彩,似乎每一天都在为狂欢设置新的理由,每一天都需要惊喜。当然值得鼓励的是,中国人看起来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精神上的享受。

但是所谓物以稀为贵也并不无道理,当节日越来越多,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珍贵性和独一无二性。

有无数的情人节,有无数的纪念日,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仅仅的那一天太过于用心,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节日已经让人灵感干枯疲于惊喜。(当然你们也完全可理解为这是来自于单身狗的狭隘偏见)

总是有人问我,条件还不错,为什么没有男朋友,或者,为什么不找男朋友。

似乎单身是一件天理不容人神共愤的事情。

我总是回答,单身不是瘟疫,没有必要因为我看起来需要一个男朋友。

或者是大家都成双成对,而我看起来形单影只。

我就要去找一个男朋友,或者是我就要在追求者中挑选一个最好的。

我喜欢的是无以名状的爱情。

是你问我为什么喜欢他,我会不知道答案的感情。

我想起了一部电影,在这部电影的设定里——

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,单身是被禁止的。一个人独自走在街上,随时可能被警察盘问,就像对待所有正常社会里面的非法移民一样,而罪责理由仅仅是因为疑似单身。

于是那些因自然原因,或是社会原因,无奈成为单身人士的男男女女,在正式成为单身一刻如临大敌,寂寞地等待酒店派来的专车。

这个传说中专门给单身订作治疗的酒店,为单身人士提供了为期45天的治疗方案,如果在45天内无法配对成功结为伴侣,就会被带到动物转换室,变成一种自己选择的动物。

中年发福的柯林·法瑞尔饰演的建筑师David,毫无疑问地代表着懦弱的中产阶级,当被问及最想成为的动物,他回答最想成为龙虾,这也是本片的名字。

一只等待宰杀的动物,不再是人。单身的人是没有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。

他选择的理由是,龙虾的血液是蓝色的,拥有贵族的气质,并且他非常喜欢海,当然也可以解读为龙虾也是一夫一妻制的。几句简单的台词,便把中产阶级的得失心一笔带出,最有趣的是他一直带着一条狗,那是他哥哥,曾经也被关进酒店,但是没有在期限内挑战配对成功。

而本片最过分的地方就是,导演借由酒店经理之口表达了对单身狗的满满恶意。

“这个世界上选择龙虾的人很少,

大部分都懦弱地选择狗这种动物,

也因此狗在这个世界上到处泛滥。”

在仅有45天的期限之下,单身人士被关在酒店,在固定人群中寻找可以配对的另一半,如果能在45天配对成功,可以从标准单身房升至双人豪华间,且免除变成动物的危险。匹配的标准可以是,同修一门专业,同在一职业,同患一种生理缺陷等等。当然这种发生爱情的理由,有时候在紧急情况下,可以简单成流鼻血这种症状。

你们必须为成为伴侣找到一种可以向公众解释的理由。于是我们要问的是,婚姻伴侣的本质是什么呀?为了在一起躲避社会的舆论吗?躲避社会系统的监察?躲避成为异类的风险?或是出于经济原因避税?

总之无以名状的爱情,在这个社会并不是重点,或者说,从来未曾是过。婚姻与伴侣的机制,成为人——这个社会个体,最有力的身份证明。当然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最喜欢问情侣的问题不就是,你为什么会喜欢她,为什么会爱上他,这类看似无聊却恶毒写满了无知趣味的问题吗?

酒店的设定是单身人士不准手淫,否则会被处以刑罚,但是时常会有酒店人士解决客人的需求,他们要一直到正式成为配偶,然后进行集体的公证礼,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双人房进行性生活。在酒店的设置上,从David及男主角进入酒店客服对个人婚恋细节的排查,命令客人将所有的衣服脱掉,以及之后舞会场景中都被迫着单一的服装,不难让人联想到苏联体制下或者是奥威尔笔下虚构而真实的乌托邦——抹除个性,剥夺精神自由。

男女们看似公平平等地自由选择,但这种诱人的自由,无非是被一刀切之的海市蜃楼罢了。而那群被正常社会逼迫到森林的独身战士们,那些象征着自由的战士们,又真的是无辜和善良的吗?

影片反映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价值观,当我们渐渐长大,不断地遇到挫折和痛苦,会越来越发现,社会是一个千万个切面的大钻石,每个人都想拥有它,都想看透它,可每个人都因为自身的渺小在盲人摸象,大家都勤勉的总结自己的涉世原则和道理,有的人渐渐被人跟随,跟随的人多了,就成了公众人物,公众人物七嘴八舌影响我们对社会的认知跟判断,社会还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,没有人能扮演上帝。

影片给了我们许多开放视角,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。

社会上残缺人格的人们盲从跟风,迷茫又寡欢,像在影片中悲惨的号房间爱吃黄油饼干的女人,乞求同情丧失了自我,最终倒在自己的血泊中惨叫中而死。

我们努力的原因不是为了复制别人的观点跟想法,而是为了发现自己心底里的力量从何而来,了解自己,不断地去表达,寻求同样频道的人们,从而更加清楚自己的想法和价值,这才是人们应该要在一起的原因。

而并不是别人都去了,所以我一定要这样。

这部电影用诡异的手法,黑色荒诞的感觉,杀戮时配合的舒缓音乐,将黑色幽默和暴力美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,带给观影者无限的遐想和沉思:

我们,以及这个社会,为什么那么不想我们一个人。

3.

实际上有些人确实深爱着派对这回事,比如我们的影帝,莱欧那多。

小李爱派对这件事,几乎世界上的人们都知道,据说现在身价好几亿的他每周都会开派对,甚至扬言自己现在有很多的女伴,他真的活成了自己电影里的主人公,盖茨比。

奢华,糜烂,美女环绕。

却也顺应了电影的发展,他有着用不完的财产和睡不完的姑娘,可是真爱,却一直没有出现,婚姻最终都以失败告终。而他派对的存在正好能够让他忘记,自己暂时是一个人。

另外一位派对女王,就是百变女王小S。她和她的姐妹淘总是在办各种各样的趴,睡衣趴,复古趴,校园趴,但同时她也是那个经常会在半夜给蔡康永打电话,问对方可不可以陪陪自己的脆弱的女人。

古龙老先生曾经说,人不能一日无酒,不能一日无女人,可临终前却没有一个女人陪着自己。

也许真的是应了那句话:

狂欢,是一群人的孤单。

所以,请不要忘记,出去嗨的终极目的是什么,是快乐,是开心,是高兴。可是每个人都如此不同,有的人就是喜欢看书,有的人就喜欢看电影,有些人就是喜欢一个人自己待着。

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伪装成别人以为的社交大人,很忙碌的样子呢?

是谁规定周末就一定要出去嗨,谁说不聚餐就没朋友了。

周末,不是过给别人看的。

而生活,更加不是活在朋友圈里的。

■安与草牛马

这一秒的自己总是否定前一秒的自己

所以总是删删减减自己的心迹

删朋友圈和删文总是常态

既渴望被读懂又害怕被看穿

前几天肥弟说因为读了我的字不敢再亲近我

我想这一定不是我决定写文的初衷

我捧着一颗玻璃心只为了等待另一颗玻璃心

最终却疏远了旧人又厌倦着新人

今晚难得有精力出门听听朱阿姨的歌声

遥望远方的热闹耳听母亲电话里的唠叨

慢慢地雨声滴答最后兴味索然地离开

我想这个校园终究是不属于我了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移动app后台开发
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mnmoc.com/wahl/10460.html

 


当前时间: